文章分类
选择分类
浏览历史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冷柜资讯 > 韩国超市易买得将全线撤出中国市场
韩国超市易买得将全线撤出中国市场
第一财经日报 / 2017-06-02

近日,韩国新世界集团副会长郑溶镇在韩国国际展览中心(KINTEX)参观新世界集团就业博览会后表示,旗下超市品牌易买得(E-mart)将全线撤出中国市场。这是自易买得传出将关闭在华业务以来,集团高层首次出面证实。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易买得此前已经将部分中国区门店出售,目前其在中国仅剩下6家门店,易买得中国业务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买家,撤离中国市场的念头应该由来已久。截至记者发稿,易买得中国区方面称暂不回应此事。

不仅易买得,乐天、迪亚天天等外商零售巨头均陆续传出中国区业务调整的消息。

逐步撤退

“差不多20年前,我参与了易买得第一批门店的筹建,当时非常骄傲,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,家乐福、沃尔玛、卜蜂莲花、易买得等一些知名外资零售商纷纷进军中国市场,当时方兴未艾,市场潜力巨大,大家都快速占领市场。”曾经参与易买得最早在华筹建的吴凯(化名)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称,外资零售商先进的理念和管理促进了超市卖场业态在中国区的发展。

鉴于当时市场状况良好,易买得一度宣布要在中国市场开设1000家门店,彼时其选择上海九百和天津泰达作为合作伙伴,门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天津地区。

“1000家店的计划当然难以实现,但快速发展的时候,易买得也是在中国市场达到过几十家门店的。”吴凯坦言,经营陷入困境后,为了改善业绩,易买得多年前决定出售部分中国区门店来回笼资金。

2011年,易买得决定出售部分门店,但这些门店经营状况良莠不齐,当时的谈判并不十分顺利,最终,华东地区6家门店以1.25亿元出售给新华都,北京地区1家门店以2000多万元出售给永辉超市。易买得门店经营面积为6000平方米~15000平方米。以当时售价来看,易买得平均每家门店仅售2000多万元,而市场上同类卖场的一家投资均价应是4000多万至5000万元。

“当时经营状况已经不太好,出售门店可以改善财务业绩,给韩国总部一个交代。而且当时的出售也的确改善了中国区业绩。此后,易买得的经营业绩依旧不佳,而易买得也一直在和各方接触有关出售中国区门店的事宜,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买家。”吴凯透露。

既然业绩不佳,而出售门店也不易找到买主,于是关店止损成为策略。

易买得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此前在中国区的几十家门店,除了部分门店出售外,还关闭了一些店,有些是租约到期。

“其实从出售门店,到关店调整,时至现在仅剩下6家店,甚至可能今年年内关闭这6家店,易买得相当于逐步撤出中国市场。”知情者透露。

水土不服之殇

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,易买得并非一直处于低潮,也曾辉煌过,尤其是在上海的第一批门店,单店业绩一度不错。

易买得中国区也曾经积极地做过转型调整。易买得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出售并不代表易买得会放弃中国市场,止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,假如有合适同业,易买得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收购,以扩大在华版图。2015年,易买得进军中国电商市场,牵手网易考拉海购,入驻了天猫国际开设易买得官方海外旗舰店等。

“根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,上海199家大卖场一季度实现销售101亿元,从单店平均销售情况来看,易买得处于平均水平,其一季度4家店实现销售2亿多元,单店日平均销售超过50万元。可惜,就寥寥几家店,易买得已不成气候。”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指出。

韩国零售巨头为何会在华如此狼狈?

“易买得一直有水土不服的问题,其很多管理层来自韩国,甚至一度还有部分并非做零售专业出身的人,管理层不了解中国本土的消费者习惯,因此制定的很多策略都是照搬韩国模式,不适合中国市场。”吴凯直言,韩方人员也比较保守,他们很难改变策略,即便发现了问题所在,也不一定转变。

当然,电商冲击,人力、租金价格上涨以及竞争的加剧也困扰着易买得。与沃尔玛、家乐福在华动辄数百家门店相比,易买得的规模太小,难以与竞争对手抗衡。

今年5月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“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”显示,2016年,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.5%,为有统计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。销售负增长企业34家,比上一年增加3家。百货、大型超市新开门店整体减少,存量门店调整加快。

“如果接下来易买得真的关闭中国区所有门店,那么经济赔偿会是一个问题。此外,我们可以看到,易买得未来的海外业务发展重心会转向越南、印尼等东南亚国家,这些国家的业绩还不错,因为当地的市场状况和上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很相像,这也让易买得转移了业务发展方向。”资深零售人士沈军分析。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2055号